阅读历史 |

第183章 张慎言的苦恼(2 / 2)

加入书签

就在那个以红色精神武装起来的军队,千里跃进大别山后,结果他们并没有败在敌人的手中,而是败在了吃饭的习惯上。

有许许多多的将士,并不是做了逃兵,而是实在吃不惯大米,就给部队留下了一份保证书,说他离开部队不是逃兵,而是回北方继续闹革命。

“还有一个思想问题。现在的人普遍有地域观念,我西北人为西北人而战,那是天经地义死而无憾。而我千里迢迢跑到南方来,为南方人而战那意义何在?”

这一点也不用解释,吕健的感触更深。

在中国历来形成的一种默认的观念,那就是南北方人。

北方不管南方事,南方不管北方难。

不说历史上,出现了多个南北对峙的朝廷政权,就是后来满清大一统,南方在闹太平天国的时候,不管清廷如何下令北方的军队南下平叛,结果北方的军队就是一兵一卒也不动。任由淮军和湘军,和太平军打生打死,就做壁上观。

在第2次鸦片战争的时候,南方干脆就弄出来一个五省联保,眼睁睁的看着西方列强的联合军队,攻破了北京,将那个该死的老太太,撵到了西安去。南方五省依旧按兵不动,冷眼旁观。

而这次被调到南方平乱的西北军,在南方已经战斗了5年,还没有调回北方。

同时南方和北方的观念不同,自然也就和地方官府,发生了无数的矛盾。怨恨和思乡之情怎么能够不出现?

“武器盔甲更不必说,南方多雨,尤其到了这种雨季,简直是日日夜夜不停不休。再加上临海,空气中都带着腥咸的味道,兵器盔甲锈蚀的严重,装备又跟不上,将士几乎是赤身作战。

而真正让张老大人头疼的,就是烧火做饭的问题。阴雨连绵的天气,到处都是湿漉漉的。北方人根本就点不起南方的柴草,弄得几日都不能吃上一口热乎饭,这就更加剧了病员的增加。”

一听这么多现实的困难,吕建真就为在南方作战的将士们担忧了,真的是难为他们了。

这就是为什么张慎言,十几年不能建功,而奢安流窜进四川,就被秦夫人,区区的四川本地白杆兵,打的差点儿全军覆没的原因。

但张慎言调四川兵出川,一来他不敢坏了规矩,二来人家也不去。

还是那句话,我是四川人,我保卫四川理所当然,我凭什么要为你云南贵州打生打死?

当然,后来秦良玉夫人,帅兵到京师跟皇太极死拼,那是她忠君的思想使然,那个和地域观念无关。

“那张老大人,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?”

吕文学就郑重地答道:“其他的问题他也知道我解决不了。但当他知道咱们手中,有蜂窝煤的时候,他却欣喜若狂。因为这个东西在南方阴雨天气里,是最好用的生火做饭的燃料,连上好的木炭都赶不上。只要能让那些伤病的将士,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,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。”

吕健立刻眼前一亮:“我正愁我们要源源不断,从江南运回来粮食,而我没有现成的金银购买呢。如果能将蜂窝煤运过去,那就可以实现或换货两头乐。这太好了。”

“大人太过乐观了,将蜂窝煤运过去是不现实的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“因为蜂窝煤太过笨重了,即便咱们用咱们的运粮船,往返不放空,能够节省1/3的运费,但将这笨重的蜂窝煤运送到云南,那价格也会飞上天。东西是好东西,但以张大人的支出军费,是负担不起的。”

“噢,是这样啊。”但吕健的脑海里转眼间灵光一闪:“假如我有一件东西,火力是蜂窝煤的10倍不止,而重量却是蜂窝煤的两成不到。那你认为这个东西,能运到南方并且合算吗?”

吕文学一听,当时大喜:“如果真有这神奇的东西,那么,价格只要出产的时候,能和蜂窝煤略高一点,那不但会成为张老大人的必用,更能在江南大受欢迎。不知道大人这个东西在哪里,有多少?”

吕建笑了:“你给我10天时间,我给你两万石。”

吕文学一拍大腿:“那就太好了。这一下不但解了张大人的燃眉之急,更能解决咱们在江南购买粮食的资金问题。还会大赚特赚。”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